乍得独立

  1960年8月11日,乍得宣告独立,定名为乍得共和国。乍得是中非北部的内陆国家,官方语言为法语,首都恩贾梅纳。从9世纪起,乍得境内就先后形成了部落王国。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侵入这里,1910年乍得被并入法属赤道非洲。1958年乍得成为“法兰西共同体”内的自治共和国。

  乍得1960年获得独立,1965年就陷入内乱的深渊。从那时至今,国内党派林立,国土四分五裂,各派之间打打停停,合合分分,呈现出纷繁多变、捉摸不定的复杂局面。以反对派古库尼为首的“民族团结过渡政府”,同以哈拉雷为首的现政府分庭抗礼,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。由于长期战乱,过去的历届政府都不可能把建设与发展作为自己的任务,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乍得人民,也无法开始建设新的生活。乍得成了当今世界上最贫穷、最落后的国家之一,它的人均国民收入从未达到过100美元。

  1982年6月,哈布雷在军事上获得优势,把古库尼赶出了恩贾梅纳,成立了新政府。哈布雷政府对外奉行独立、自主、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,重视发展非洲地区性合作和南南合作,主张南北对话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。

  乍得和利比亚有着近千公里的共同边界,两国长期存在着领土纠纷。历史上,法国、意大利两个不同宗主国的殖民统治,给乍得、利比亚遗留下复杂的边界争端,15万平方公里的奥祖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两国不和的根源,导致了武装冲突。在非洲统一组织的斡旋下,乍得和利比亚达成停火协议,并且恢复了邦交,重开了在对方的使馆。两国元首进行了会晤,两国外长就和平解决奥祖地区归属问题达成协议,确立了互不干涉内政、外交事务的原则。这些行动消除了两国历史积怨,为两国人民休养生息、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现实基础,同时也保证了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

  棉花业是乍得的经济支柱,棉花出口占总出口额的75%--80%。乍得政府致力于国家的重建,努力发展经济,重视农牧业生产,力求改变单一种植棉花的状况,先后制定了《农业发展纲要》和《经济发展计划》,同时积极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援,鼓励外国和私人投资。国际社会在农业生产、城乡建设、交通运输、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以及预算等方面给予了乍得许多援助。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,乍得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,粮食生产基本上达到了自给的目标。
今天是2025年08月12日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哪些重要大事件?
历史日期 事件名称
08月12日 中央决定成立港澳小组
08月12日 “马赫迪”领导的反英大起义
08月12日 朱自清病逝
08月12日 新国会在北京开会
08月12日 著名华侨陈嘉庚逝世
0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字

在线工具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