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苗族芦笙舞

【分类】旅游民俗
【答案】朋友,你知道何谓芦笙舞?
简言之,就是由舞者持芦笙边奏边舞,故而得名
苗族芦笙舞,也称“踩芦笙”
尤以贵州台江、丹寨、黄平、雷山、大方、水城及湘西等地苗族民间盛行
多在正月十五、三月三、九月重阳等传统节日及造房、丰收、迎亲等喜庆日举行
乐、舞合一,舞姿多重于下肢变化,以四步最为常见,也有二步、三步、六步、蹭步、跳步、点步及左右转动等步法
较为规范常见的组合有搅稀饭、客(蛤)妈(蟆)晒肚、翻刀、燕子耍、抽天柱、滚刀、滚坡等数十种
苗族芦笙舞有多种形式:一种是群众惟芦笙舞(即踩芦笙)
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,其他人(或均为女子,或全为吹笙男子)分别成圆圈,人数不拘,无芦笙者或女舞者手拉手(或手搭前舞者户上)踏乐而舞
场面极其壮观,气势热烈
夜晚举行则在圆圈中燃篝火助兴
双膝颤动为动作特点
每首乐曲均有邀请、感谢、号召、赞美等特定程序
竞赛性芦笙舞
在集会或节日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子表演
参赛芦笙队各列“一”字形
轮流由集体或个人竞赛表演
舞者一般为二至四人,动作以腿部为主,兼有大蹲、屈身乃至仰卧、倒立等高难度动作
风俗性芦笙舞(即跳花)
以青年男女相交为内容,以讨花形式共舞
在舞蹈进行中,姑娘可将精心刺绣的花带搭在意中人的芦笙上以示定情
女子芦笙舞
20世纪80年代发展形成
往日,苗族有女不吹笙的习俗
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女子吹笙并与男子同舞已屡见不鲜
其动作、乐曲均与男性芦笙舞大同小异
另外,大鼓芦笙舞流传于黔西一带,在舞者围成的圆圈中央横置一大鼓,由一至二人司槌,其他人围鼓起舞
据传,源于古代哀悼御敌阵亡者的仪式
今已鲜见

在线工具导航